早產是全球各地嬰兒最常見的死因,每年有將近1500萬的早產兒出生。在台灣,平均每年有將近20萬個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的比例佔8%-10%,所以每年有接近兩萬多個早產兒,來不及準備妥當,必須提早面對一段艱難的成長歷程、父母的焦慮,以及未知的未來,早產不但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也是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
何謂早產
早產的定義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出生的嬰兒。早產的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的5-10%,但卻佔所有新生兒死亡原因的80%,早產兒除了死亡的威脅外,伴隨早產而來的各種急、慢性問題,常使整個家庭窮於應付。
據統計資料顯示,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如高黃疸血症、敗血症、呼吸道疾病、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或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的傷害及腦性麻痺等。
早產的原因
●產科因素:
(1)過去病史:曾有胎兒或嬰兒死亡者、自發性流產或早產者、曾有前置胎盤或羊膜早期破水、懷孕間隔時間短、子宮頸閉鎖不全、生殖道異常。
(2)現在病史:有羊膜早期破水、沒有或較晚作產前檢查、子宮頸快速擴張、子癲前症或毒血症、嘔吐厲害、羊水過多、血型免疫問題、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多胞胎、胎兒生長遲滯、胎兒先天性畸形。
●營養因素:母親體重增加的速率太慢(約每週小於0.27公斤)、懷孕過程總體重增加太少(約40週小於10公斤)。
●母親疾病:貧血、子宮頸有病菌著床、如披衣菌、B族鏈球菌、淋病等,外傷、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疾病、高血壓、肺臟疾病、腎炎、肝臟疾病等。
●接觸毒性物質:藥物成癮者、抽煙、喝酒。
●其他:低社經階層、未婚、母親年齡較低(小於16歲)或母親年齡太大(大於40歲)、低教育、懷孕前體重較輕、壓力大、長期站立、長時間勞力工作、身高較矮者。
早產徵兆
常見的早產徵兆包括,子宮規則性收縮、悶悶的經痛感、陰道分泌物變多或夾雜紅色血絲、陰道出血、早期破水、下腹每隔幾分鐘即變硬一次,一陣陣的腰酸感,有下墜感或是陰道有壓迫感,排尿時有不舒服感覺,腸絞動或不停地腹瀉,感覺到胎動變多或變少,孕婦可一天數次以手掌觸摸子宮變硬收縮等,另外達到早產的條件標準包括有正常於懷孕20~37週之間,透過子宮壓力監視器可發現子宮有5-8分鐘的規則性收縮每次收縮約30秒以上並且合併有子宮頸的變化。
把握3種早產檢查方法
1.使用胎心音監視器。
2.使用陰道式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若小於2公分則極度危險,隨時會有早產發生。
3.使用陰道ph值驗試紙。
任何狀況的早產徵兆,最後都會引起規則性的子宮收縮,所以,透過子宮壓力監測器可以評估子宮收縮的嚴重程度。此外為了儘早發現滲漏性的早期破水,可使用試紙來檢測是否有呈現鹼性的輕微羊水滲漏症狀。
早產預防
如果是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之孕婦,要多休息、避免提重物、注意飲食營養,並且定期接受產檢。有任何異狀,絕不可掉以輕心,儘速至醫院就診,越早發現早產現象,對安胎治療的反應越好,除了應該在懷孕前後與醫師密切配合,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定期的產前檢查,評估是否有早產危險因子,以便及早採取因應措施外;孕婦本身投入是預防早產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因此建議孕婦:
●應瞭解早產的原因
●改善可能引起早產的個人因素
●認識早產的早期徵候
結語
我們鼓勵社會大眾一起來關懷並重視早產的問題並致力於早產兒的預防與教育,因為只有對造成早產的原因充分瞭解後,才能避免寶貝提早來到世上。另外,在實際臨床上要特別提醒懷孕36週前不需要積極運動,足月後積極運動目的為促進規則子宮收縮以利生產,更重要的是孕期宜保持心情愉快,切勿情緒起伏太大。事實上,只要有正確的認知及完整的醫療照顧,相信可大大減少早產的發生。
留言列表